摘自網路文章。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教育理念的堅持與反省
教育理念的堅持與反省
身為一個教師,不論所持的教育哲學為何,總是不免自問:『我這樣做對學生真的好嗎?』
日劇《女王的教室》中嚴格的教師阿久津真矢高壓逼迫學生進行學習,讓他們能進入好的升學學校,可以在人生的競爭地圖上佔住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
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好的嗎?學生會不會祇是因為恐懼不得不學習,卻早就失去學習興趣?一旦壓力解除,學生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持開放式教育理念的教師寧可讓學生多一點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的樂趣。這些學生離開校園後不會因為少了來自教師的壓力就停止學習,而會持續一輩子的自我教育,這對於學生離開校園後的人生極有幫助。
不過這會不會是教師一廂情願的想法呢?如果學生一輩子都沒發現到學習的樂趣怎麼辦?自主學習沒做好,又少了來自教師方面的指導,學生像一張白紙的來到學校,又像一張白紙的離開校園,如果發生這樣的結果怎麼辦?
阿久津真矢與開放式教育是兩個極端,多數的教師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擺盪,但不論身在極端,或是在兩端之間擺盪的教師,我們的所做所為在當下都很難看出成效,我們的作為會在十年、二十年之後發酵,但不是現在,所以在當下很難瞭解自己到底做對了或是做錯了。
天下雜誌拍攝的『海闊天空的一代 -- 教改十年後』中有學生後悔念實驗班讓她失去競爭力,這恐怕是當初贊同快樂學習的人未能揣想的結果。
所以教師是否能以『確定的損失』(如阿久津真矢給予學生的恐懼、快樂學習讓許多學生學習空白) 換得未來未知的效益,這不停的啃噬著許多教師的內心,在整個教師生涯,我們都沒辦法逃避這樣的折磨。
喔,還有更糟的呢,經濟學家 Steven D. Levitt 做的研究指出,不論哪一類的教育哲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都沒有幫助;這與明尼蘇達大學針對數千對從小就分開的同卵雙胞胎做的研究獲致的結論相同。如果他們是正確的,我們內心的折磨就要更強烈、更痛苦了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